喜讯
11月7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发布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海南蜈支洲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三亚市蜈支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案例成功入选。
图片来源:自然资源部微信公众号
蜈支洲岛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北部,由于渔业捕捞、陆源污染以及水产养殖等影响,该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珊瑚覆盖率下降。为恢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蜈支洲岛作为珊瑚生态修复的先行示范岛屿,累计修复和保育珊瑚5.3万株,修复面积达5.6万平方米,周边海域珊瑚覆盖率从15%提升至37.08%,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功能显著提升,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构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热带海洋岛屿保护发展模式。
1、政策引领,明确方向
蜈支洲岛珊瑚礁保护修复以政策为引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要求,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珊瑚礁保护修复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4〕27号)、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海南省珊瑚礁生态保护修复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琼自然资修〔2022〕436号)文件要求,秉持尊重自然、科学修复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整体修复的原则,全力推动珊瑚礁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2、强化统筹,精准施策
一是以保护优先、源头管理为首要任务,定期清理海洋垃圾,开展珊瑚移植、增殖放流及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大力修复近海海洋生态环境;二是以科学设计、持续修复为关键措施,始终坚持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珊瑚苗圃,结合人工鱼礁和珊瑚礁修复,研发新型珊瑚种植礁,推动了国内珊瑚礁修复技术的发展;三是以海洋公益助力修复为重要途径,探索“旅游+公益”的新模式,推出“海底花园”计划、“神奇海洋”公益项目,策划了央视珊瑚主题直播活动,与无境深蓝、野生救援携手开展海洋保护公益活动。此外,还向游客推出“珊瑚宝宝”移植项目,在研学游和亲子游产品中融入珊瑚科普课堂,让广大市民游客能够身体力行地为海洋生态修复贡献力量,将蜈支洲岛打造成集珊瑚保护、科学研究以及旅游开发于一体的珊瑚修复示范基地。
图为潜水客人在蜈支洲岛海域偶遇海龟
3、科学管护,长效保障自
2017年起,蜈支洲岛对周边珊瑚礁生态系统进行了全面普查,包括珊瑚覆盖率、大型海藻、敌害生物等,分析了水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明确了影响珊瑚分布的关键因素,为珊瑚保护修复打下基础,确保了长效保护。此外,还建立了废弃物管理体系和珊瑚移植养护计划,坚持垃圾分类和海洋垃圾清理,每年清理大量海洋垃圾,清除珊瑚敌害生物,禁止修复区内渔业活动,保护珊瑚移植成活率和海洋生态。
修复前-珊瑚的退化区域
珊瑚移植后1 个月、17 个月和 26 个月的生长状态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三亚市全面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有效提升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拓展优质亲海空间,促进人海和谐。
图为 蜈支洲岛人工鱼礁上附着新生的珊瑚
珊瑚礁生态修复工作意义重大,不仅需要政府和科研机构主导,更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三亚市蜈支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案例是入选名单中唯一一个社会资本投资的修复项目,是政府指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为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提供了机制模式与实现路径的研究范本。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继续倡导企业、民间团体以及社会公众等多元力量积极参与到生态修复工作中,合力推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积极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