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公开>城市规划公示>规划公示>片区批前公示
项目名称: 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公示开始时间: 2021-09-30 公示结束时间: 2021-10-18
公示来源: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公示状态:

项目详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中的有关规定,为推进和规范《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工作,现向社会公众进行第二次信息公示,公示内容如下:

一、规划概况

(一)规划名称: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东至滨海(含蜈支洲岛),南至亚龙岭,西至东线高速公路(含南田片区),北至龙楼岭,面积共112.72平方公里。

(三)发展定位:国家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

(四)核心职能:国际化的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立足南海面向国际的旅游消费中心,立足三亚辐射南部省域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五)产业选择: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讲话和中央 12 号文件重要精神,打造围绕旅游消费的综合引领区,对标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顶级一站式旅游目的地城市,形成以购物娱乐、海洋文化、主题会展和健康医旅四大消费体验为核心的产业功能体系。

(六)用地规模:规划范围内用地面积11272.13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5206.38公顷;村庄建设用地58.48公顷;非建设用地6007.28公顷。

(七)人口规模:规划期末根据当前水资源限制按照保障35万人口规模(包含28万常住人口和7万短期旅游人口)进行设施配套;远景在实现市域水资源调配的前提下,按照额外服务50万短期旅游人口的规模进行设施配套。

二、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和对策措施

(一)大气环境:

规划区内大气污染主要为燃气污染源、机动车尾气、餐饮业油烟,规划区内燃气采用清洁能源天然气,鼓励采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电瓶车、自行车等清洁交通工具,污染物排放量较少。根据预测结果分析显示,规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规划区内SO2NO2PM10PM2.5的浓度,但叠加背景浓度后,规划近、远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网格点上述主要污染物的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和年平均质量浓度满足区域所属的环境空气功能区限值要求。

(二)地表水环境

规划实施后,规划区生活污水由污水管网统一收集,北部片区依托现状第一污水处理厂及三个新建地下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南部片区依托第二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规划区内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公共建筑冲厕、市政道路及绿化浇洒,其余作为河道补水分别排入藤桥西河和龙江河。经预测,正常情况下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中水排放对收纳水体藤桥河和龙江河水质影响不大,但在事故排放情况下,对下游水质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污水处理厂应加强防治措施,避免事故排放事件发生。

(三)地下水环境

通过预测,海棠湾区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收集池发生跑、冒、滴、漏情况和突发泄露事故两种工况时,COD和氨氮污染羽最远超标距离内无村庄、集中饮用水源地和居民分散式饮水水源井等敏感目标,对地下水区域环境影响较小。废水一旦泄露至地下水中,地下水自然恢复时间较长。因此,发生污染物泄露事故后,必须启动应急预案,分析污染事故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下一步预测和防治措施,迅速控制或切断事故事件灾害链,使污染扩散得到有效抑制,最大限度地保护下游地下水水质安全,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综上,在严格落实防渗措施的条件下,规划实施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风险较小。

(四)声环境

规划实施后,声污染源主要为交通运输噪声、机械设备噪声和人群噪声。在加强声环境的规范管理后,交通噪声、设备噪声和人群噪声影响范围小,各声功能区可以满足相应区域噪声控制标准的要求。

(五)固废及土壤环境影响

规划区内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后,统一处理;各类一般工业固废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回收利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理,能够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和安全处置;医疗废物均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各类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得到有效的控制。

固体废弃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体现在堆放、暂存和运输过程中如保护措施不当,因吹散、雨淋、运送过程中的撒落等都有可能对土壤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规划区环境管理部门及各企业通过加强分类收集、暂存和运输管理,并分类外运安全处置,对土壤的影响风险不大。

城镇建设导致区域土地利用性质的改变,从而改变地表的透性以及植被的类型和植被覆盖率等,间接影响生物生产力等,但影响土壤环境的这些因素发生的概率比较低,并且可通过加强管理来消除或减轻。土壤污染具有隐蔽累积性、生物富集性、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必须持续性做好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规划区及周边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跟踪调查监控。

(六)生态环境

规划区现状用地以城镇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为主,受人类活动长时期的干扰,其地表植被多为人工栽培植被及少量的天然次生植被;规划区内动物物种和群落组成也较为简单,绝大多数为适应人为干扰能力强的物种生存其中,该区未发现具有重点保护动物的重要繁殖场所。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大多为生态适宜建设区,规划实施将对区域陆域生态及景观格局等造成一定影响,但其影响极为有限。通过实施明确的生态空间清单及管控要求,可有效控制规划实施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七)环境风险:

规划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风险有油库泄漏及天然气配气站引起火灾爆炸事故、旅游船舶漏油事故和污水处理厂事故性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风险,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较小。从环境控制的角度来评价,在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后,能大大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并且如一旦发生事故,能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减小对环境污染,其潜在的事故风险是可以防范的。

三、初步评价结论

本规划发展目标和定位基本符合上层区域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规划布局基本合理,规划开发活动不会降低该区域的生态功能,区域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基本可以承载规划期间的开发建设活动。本次评价认为,在严守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基础上,严格落实规划优化调整建议、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各项环境影响减缓及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规划从资源环境保护而言是可行的。

四、公众意见征集

(一)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

该规划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途径和期限

公众通过信函、传真、电邮等方式,提出意见给规划实施单位,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

(三)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规划编制单位或评价单位处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如需索取其他补充信息,请通过书面形式(信件或传真)申请,查阅期限为公示发布之日10个工作日内。

网络查阅详见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hG-iXnFUwJiN8L368YZhA,提取码:mrnh,公众意见表详见附件网络链接。

五、规划编制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规划编制单位: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联系人:郑达

联系电话:0898- 88361216

电子邮箱:sy88362336@sanya.gov.cn

通讯地址:三亚市河东路182号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六、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名称和联系方式

规划环评单位: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李银金

联系电话:0898-66710452

邮箱:82373571@qq.com

通讯地址:海口市美兰区白驹大道98

 

附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中文域名: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政务

主办: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50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302000122号